李戡戡乱记

作文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是一本由李戡著作,李敖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NT$26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精选点评:

●這本書260頁,他老爸給他寫了60頁的序文。自己寫的內容引用的部分占絕大數(比如引用台灣教科書和教輔書、台灣憲法的說法)這孩子主要還是在闡述他眼中的台灣高中教育的種種弊端,尤其是所謂的”去中國化“和醜化中共,不過他論證問題還不時犯邏輯錯誤,建議他也買幾本大陸的人教版教科書吧!

●就这样吧

●一星给其人品

●实在是无力吐槽啊……

●‘李敖出版社’

●没啥意思,看看就犯困

●没有辜负他的十七岁

●一般般

●名人之后,到底怎么看?

●对十七岁的少年而已实在不容易,但也仅止于不容易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读后感:台湾和大陆

李戡才是爱台湾的人,大陆年轻人也要多学习,台湾和大陆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就像人,要多反省批评,才能进步,希望中国也多出一些关于大陆自我批评的书,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身问题,认真对待加以改正,才能走的更远。台湾骂大陆,也请您在了解真实大陆的情况下理智的批评,有理有据,不要肤浅的对大陆一知半解的就是骂,大陆也要对台湾给予理解,多多的全面的了解了台湾以后在去有理有据的评判台湾!肯定他们的好,抨击台湾的不好的地方。两岸人民要对事不对人,讲理来辩论两岸话题,但是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读后感:他在北大,住的是学生公寓吗?

背景问题,你们懂得,我就不多说了。

我现在想的是:他在北大读书,住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吃的是什么样的饭菜?过的是什么样的业余生活?

如果他在这四年里,少进点图书馆、档案馆之类的地方,低调做人做事,耳濡目染沉淀些东西下来,那他来大陆读书也就不算白读了。

(没看过这本书,不影响说说上面那些话)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读后感:你是李戡,不是李敖

无疑,李敖是骄傲的,他也确实值得我们崇拜,反正我是崇拜李敖的,记得上高一的时候就读过李敖的书,书写什么其实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其中一句霸气的话:“上帝管两头,我管中间。”真的是说的太好了,这话真霸气。然后那个时候的鲁豫还是值得大家称赞的,不似现在被我们这些学传媒的学生调侃为鲈鱼。那时候看《鲁豫有约》,前后两期分别邀请了胡茵梦和李敖,果然是个率性而为的男人。在台上也是不给前妻留下情面。然而这样的李敖实在是太可爱了。

可是,在这本书里,可爱的李敖“死”了。这是我看过的最长的一篇导读,最长的。而在导读里提及李戡和李戡的书的文字寥寥无几,通篇都在述说台湾当局有多SB,台湾的教育有多埋没人才。然后就在那边歌颂ourparty。是的,李敖选择了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北大,而放弃了台大。然而,我却替李戡悲哀,这本书无非就是在纠错,告诉台湾的教育有多不要脸,混乱历史,顺便替ourparty正身。其实我觉得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也许大陆其实还远没有台湾的教育来得正直。是的,也许我们可以说李敖怨恨台湾教育毁人不倦。他站出来骂,骂蓝绿党,骂教育部部长,他想骂谁就骂谁。然而我想说李敖你该知足,你还可以骂,你不是觉得大陆比台湾好的吗?你告诉大陆有人站出来骂吗?没有!没有人站出来骂不代表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有时候这其实是粉饰太平,甚至是连骂都不敢,连骂的权利都没有。我想说每一个政党在位的时候都是为自己着想,所以你别指望他还能在教科书里说自己的不是,说自己是土匪,抢了人家的地盘,这是不可能的。

而可悲的李戡,你来了北大,是不是很快就发现这一切是你想象的太美好,是你爸爸告诉你的太美好。在大陆你还能骂骂?你发现了大陆的历史教科书的问题了吗?不要告诉大家说你觉得大陆比台湾好。而你在北大又做了什么呢?每天和那些无比崇拜你爸爸的人聊天?你又学习到了什么,也许我想李戡是李戡,李敖是李敖吧?我是佩服李戡的,一个17岁的青年敢于和整个教育部作对,敢于下功夫去发现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每天写些你侬我侬,或者酸的牙疼的文字,没啥事值得咱一直45°仰望天空,脖子不酸吗?这一点我是佩服李戡的实干精神的,我向来喜欢实干型的人才。然而我很想说,如果李戡,你能够写出一本关于大陆教科书的问题的书我会更加相信你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我会相信李戡是李戡,不是李敖。

《李戡戡亂記(李戡戡乱记)》读后感:这孩子可以当个学者,只有他爸才有惊世骇俗的本领~

李戡叫板韩寒,这事儿也只有他那个善于游戏媒体的亲爹李敖才干得出来。读了这孩子的这本书之后,我觉得电视上李戡显得有那么点儿木讷倒未必是我的一厢情愿——这孩子是块做学者的料子,他老爸适合当神棍,完全也都是他推儿子走上神坛,想要创造个父子二代双双惊世骇俗的神话。

书呢,本身还可以,四平八稳。

但这四平八稳中,值得注意之处有几点:

1、其中最有价值的大概还是李敖这老头子的导读。基本概括了他对于TWZF那点破事儿的一贯观点,一气呵成,非常系统……前半段他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在TW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上的萌芽过程——似乎可以多少解释他为什么对GCD没有那么多的恶感甚至可以说保持相当大的好感。对不对且不论,至少从导读中,可以了解到一些老头子早年的生活情形,也挺有趣的。

2、仔细看过导读,再联系李戡书里的内容,我有个大概的感觉就是,李敖其实还是给了他不少知识和思想上的指导的,很多问题两个人看法相同,甚至提出观点的调调也相同。这没什么不好,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有学养的父亲,在亲手指导自己的孩子做学问的方法——也是因此,李戡的书从内容上显得很严谨,很经得起推敲。

说完了这书的好处,我说一下对这书的不好之处——或者是违和之处。

说到底,还是文笔。

文笔这个东西,其实非常难以捉摸——但就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这个东西要说训练,还真是训练不出来。一个人把话说好了说顺溜了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练就好文笔的。

所谓“文采风流”,“文采”我个人觉得比“文笔”更高一个层次,李敖属于有文采的……文章不但写得漂亮,而且恣意飞扬,让人读了之后,觉得这个人活得可真痛快,真洒脱,真任性,真妄为……会很羡慕他。韩寒也大概有这个感觉,我读他早期作品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思维经验,后来看他骂人,又是另一个感觉,就不多说了。

降一格则是文笔,李戡的文笔我私以为一般——我没看过他写小说,也没看过他写散文,不敢妄评他有无文采。至少就这本书类似论文体裁的情形来看,他的文笔应该是一般的,文采么,看他以后的作品待定。

有人说,议论文什么的谈得上文笔么?其实有的人议论文写得很好看,虽然涉及学术但一点都不枯燥,能吸引人读下去,比如黄仁宇,比如费孝通,再比如郑也夫,读他们的书是种享受。

我文章开头用了“四平八稳”来形容李戡这本书,就是因为它写得确实太四平八稳了,直到看到最后一章,我也觉得始终都是我“一本书打开第一页就要认真看到完”的读书习惯在让我看下去——而非作品本身。

一个人文笔的定型,十七八岁,二十五六也就大概完工了。而且这个时段可以说是人感情最丰富,最有写作激情,最有想法的人生阶段。像曹禺啊,小仲马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都是那时候写成的。

我现在无法断言李戡能不能像那些晚成的作家一样,成年后变得文采飞扬起来,只是单纯从这本书来看:少年的第一仗似乎打得有些温吞水了。

不过我也看到另一种更切实的才能:李戡适合做学问,当一位学者,这是绰绰有余的。

他今年才十七八岁吧?但写出来的东西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比不上——这帮人除了上网上当东西下来,谁真正为了写篇考证性的文章,跑到图书馆查资料呢?

以前我有位恩师曾经说过:“做学问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忍受一次次出入图书馆却又查阅无果的无聊和沮丧。”

如果李戡真的像他爸爸说的那样,亲自走完了写论文的全部过程,我觉得以他的水平,好好发展,结合他家庭的优势和社会资源的优势,会成为一个不输于他父亲的学者。

至于文学方面或者学术以外的领域……李敖是全才,小说诗歌评论研究样样都来样样都玩得转,没时间就调戏调戏媒体,有时间就调戏调戏TW那帮欢乐的JP……李戡的路还很长,且让他老爸继续惊世骇俗几年,然后我们宽容地看他成长。

韩少的嘴有点损,看了某人贴出的“李戡戡”之言,不知是不是真的,其实大可不必——想想自己十七岁的时候是怎样的?看到后来者如此,真看得开的,就请一笑置之吧。

唯一觉得有些存疑并且顾虑的,是李戡来到北大的不远的将来,他会不会失望?

或许同他笔下TW的造作考试相比,我们学生的日子更好过?其实谁不是应试教育的过来人?哪怕韩寒自己都是,否则他干嘛要逃?

是的,李戡在书中列举的一系列TW考试题目都让我们很囧,但囧过以后有些人恐怕会相视而笑——放心吧,我们背过比这更荒谬的东西,又或者我们正在大学里背着比高考ZZ课更荒谬的某些理论。这山望着那山高,可怜身是眼中人……这种事或许李戡也要经历,几年之后他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发表另一个见解。

孩子的路只是刚开个头,希望他能走上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媒体的炒作还是他老爸的炒作都是次要的问题,只要他足够明智,他的未来其实很值得让众位读者拭目以待。

最后小提一下韩寒和李戡,其实这两个人没有可比性。一来,写的东西体裁不同,二来,两人风格不同。非要分个高下出来,就好比去用悦目的事物同悦耳的事物PK,没什么意思。

喜欢八卦者,八卦可也,只要别上炒作者的当,就成了。

标签: 李戡戡乱记